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
单片集成HgTe量子点光电探测器,助力傅里叶变换波导光谱仪微型化近日,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微型傅里叶变换波导光谱仪,其集成了一个与CMOS兼容的亚波长胶体量子点光电探测器作为光传感器。所开发的光谱仪具有较大的光谱带宽和50cm的中等光谱分辨率,总有效体积小于100m100m100m,这种超紧凑的光谱仪设计使得将光学/分析测量仪器集成到消费电子和空间设备中成为可能。

在色散元件、窄带通滤波器和计算重构光谱仪小型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大光谱带宽和高光谱分辨率之间的权衡。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以其在红外波段的大带宽和高光谱分辨率而闻名然而,它们还没有完全小型化。基于波导的傅里叶变换光谱仪虽然占位面积小,但需要依赖外部成像传感器,如笨重且昂贵的铟镓砷相机。在本项工作中,研究人员成功制造了波导集成的HgTe量子点光电探测器。

傅里叶红外光谱介绍如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无色散元件,没有夹缝,故来自光源的光有足够的能量经过干涉后照射到样品上然后到达检测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部分的主要核心部件是干涉仪,干涉仪是由固定不动的反射镜M1(定镜),可移动的反射镜M2(动镜)及分光束器B组成。M1和M2是互相垂直的平面反射镜。B以45°角置于M1和M2之间,B能将来自光源的光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一半光束经B后被反射,另一半光束则透射通过B。

再投射到检测器上,由于动镜的移动,使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发生相长干涉,产生明线;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发生相消干涉,产生暗线,若光程差既不是半波长的偶数倍,也不是奇数倍时,则相干光强度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当动镜联系移动,在检测器上记录的信号余弦变化,每移动四分之一波长的距离,信号则从明到暗周期性的改变一次。

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束器(类似半透半反镜)分为两束,一束经透射到达动镜,另一束经反射到达定镜。两束光分别经定镜和动镜反射再回到分束器,动镜以一恒定速度作直线运动,因而经分束器分束后的两束光形成光程差,产生干涉。干涉光在分束器会合后通过样品池,通过样品后含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到达检测器,然后通过傅里叶变换对信号进行处理,最终得到透过率或吸光度随波数或波长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3、说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区别其实百度百科里面说的非常清楚,我目前在用的是色散型红外光谱仪,个人感觉相当不好用,特别是噪声控制和放大器调节,RC协调测起来超慢啊。今晚上我还挂在实验室里面在测,重复性确认,得到明天早上,真是要命:百度百科说的也很有道理主要特点1、信噪比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所用的光学元件少,没有光栅或棱镜分光器,降低了光的损耗,而且通过干涉进一步增加了光的信号,因此到达检测器的辐射强度大,信噪比高。